展览现场
2025年4月29日,“大卫·霍克尼:更大,更近(当然不是更小更远)”沉浸式艺术展中国首站在上海西岸美术馆开展,这是迄今为止霍克尼借由数字媒介所进行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沉浸式艺术探索。作为霍克尼全球巡演的中国首站,这场展览不仅是对其70年艺术生涯的浓缩,更是一场以数字技术重构感知边界的先锋实验。
55分钟、250余幅影音作品,从洛杉矶的泳池到诺曼底的四季,从宝丽来拼贴到iPad绘画,霍克尼让观众以“躺平”的姿态坠入一场跨越时空的视觉狂想。
展览突破传统美术馆的“凝视”范式,构建了一个可触摸、可交互的艺术场域。以霍克尼对“观看”的哲学探索为核心,通过六大主题章节“透视课、舞台作画、道路与小径、用相机绘画、泳池、近观世界”串联起其艺术生涯的颠覆性突破。
第一章:透视课
第二章:舞台作画
第三章:道路与小径
霍克尼对媒介的探索始终超前于时代:1980年代他用宝丽来拼贴解构单点透视,2020年疫情期间则以每日一幅iPad画作记录诺曼底的四季更迭。本次展览特别设置《用相机作画》章节,通过动态影像重现其标志性的“摄影绘画”手法——将数百张宝丽来照片拼贴成流动的时空切片,让观众直观感受“摄影如何冻结时间,而绘画如何让时间流淌”。
第四章:用相机绘画
第五章:泳池
第六章:近观世界
霍克尼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访中国,此次展览也是一场回望与创新的对话,“我非常激动《更大,更近(当然不是更小更远)》能来到中国。1981年我第一次造访中国时,便被那些在彼时发现的传统中国艺术的创作理念深深打动—它们不仅触动心灵,更带来视觉震撼。那段经历如此愉悦,永生难忘。”对于此次展览巡展至中国,大卫霍克尼如此表示。
霍克尼在西安 1981年,图片来源主办方
“你不能一眼看完一整幅中国画,但它却能带给你一种旅行般的体验”。1981年,霍克尼与英国诗人斯蒂芬·斯彭德结伴来到中国,三周时间里,他们走过香港、北京、西安、上海等地,展开了一场横跨中国的艺术之旅。这段旅程,霍克尼深受中国传统绘画启发,尤其是对“散点透视”的兴趣,改变了他对空间、叙事和视觉结构的理解。
霍克尼在桂林 1981年,图片来源主办方
中国卷轴画的“流动视角”给予他全新的启发,画面没有固定焦点的画作可以让观者的视线随着画面自由游走。在此次沉浸式艺术展中,观众可以直观感受到他对于透视的理解以及中国画对他造成的影响。在一些风景画作中,观众仿佛能漫步其中,感受空间流动,东西方艺术融合出别样火花。
霍克尼最初通过模型了解艺术装置呈现效果
大卫·霍克尼曾说:“世界其实非常美丽,但大多数人看得不多。”在这场展览中,87岁的艺术顽童以数字技术为笔,将这句箴言书写为可感可触的视觉诗篇。当观众走出展厅,或许会重新审视手机屏幕上的每一帧风景——在霍克尼的启示下,技术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唤醒感知的魔法,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生活的艺术家。
本次展览由OUTPUT与伦敦Lightroom团队、59 Studio联合呈现,将持续至11月30日。(图片来源于网络)
展览海报
大卫·霍克尼:更大,更近(当然不是更小更远)
展期:2025年4月29日至11月30日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1:00-18:00(最后入场时间17:00)
地点:西岸美术馆|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600号